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簡介
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是省政府直屬綜合性農業科研事業單位,1960年建院。下設作物、水稻、植保質安、經信、畜牧、水產、土肥、園藝、蠶桑、煙草、農產品加工、農業工程、茶葉、棉花14個專業研究所。建有農業農村部作物生態環境安全監督檢測中心(合肥)、科技部水稻分子育種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16個部級科技創新平臺;建有園藝作物種質創制及生理生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、安徽省食品微生物發酵與功能應用工程實驗室、安徽省油菜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9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;位于定遠縣占地7000余畝的凌家湖綜合試驗場正在按規劃分期建設,建筑面積1.8萬平方米的農業生物科學綜合實驗樓正在建設。與國際研究機構合作,建有國際馬鈴薯亞太分中心安徽工作站、安徽省-CABI農業有害生物防控聯合實驗室2個國際組織共建合作平臺;與地方政府合作,建有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皖北研究院等5個院地合作研發機構。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7個科學家崗位、21個綜合試驗站和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6個首席專家(研發中心)工作任務。
全院現有在職人員869人,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42人,具有高級職稱人員358人。4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、4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,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7人。建有100余支科研團隊。1個科研團隊入選農業部“第二批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”, 11個科研團隊先后入選省“115產業創新團隊” ,1人獲得“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獎”,3人入選省“特支計劃”創新領軍人才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院共組織實施國家自然基金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各類科研項目1964項。共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(含合作)111項,其中合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、二等獎4項,主持獲得省部級一等獎12項。審(鑒、認)定農作物新品種(系)315個,獲植物新品種授權129個,制(修)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4項;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844篇,其中SCI/EI源收錄論文432篇;出版科技著作38部。水稻兩系育種、油菜雜交育種、蔬菜育種、石榴基因組、基因編輯技術等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